時間來到星期六早晨,當我一睜開眼睛,看到Tony正準備下床去跑步時,
我把Tony叫住了:我今天要去放空一下!你陪小孩睡覺!
Tony:你放空要做啥?我一邊梳洗,一邊回應:我今天要去咖啡館一個人吃早餐,就一個人!
Tony也已習慣我的作為就說:趕快去!順便幫我帶一份早餐回來!
於是散步到家附近的咖啡館,買了一份報紙,
7點31分,整個咖啡館都沒有人,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座位,並且點了一份美式早餐,
早晨這段早餐時間只有屬於我,就我一個人吃早餐,這就是我放空的方法。
還記得以前上班時,倘若沒有急迫性的工作,像是會議或課程,又恰巧自己想要放空時,
我就會請個半天年假,待在咖啡館中放空、上網,或是到書店看書,獨自一 人享受孤獨的時光。
結婚後,偶爾也會邀請Tony一起去放空,啥事也沒做,只是待在咖啡館中或是書店中,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。
有了兩隻寶貝之後,放空的時間當然也會比較少,但我還是會努力的去找時間,
畢竟這段放空的時間可說是我充電的主要來源,對於我真的相當重要,放空完之後,才會覺得自己又再度充滿能量,
如此才可以與兩隻寶貝對戰。
有時會找周休二日的早晨,去享用自己的早餐,這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,
或是周休二日小孩午休時,去按摩、洗頭,讓自己美麗舒服一下,
現在比較常做的就是做點心、蛋糕,趁小孩午休時,
或者早晨比小孩早起床一個小時,這一個小時就可以做早餐、更新與閱讀部落格,
這些都是我經常使用的放空方法,以調整自己的情緒與思緒,
否則如果整年365天都和這兩個寶貝相處24小時,我真的會撐不到1個月!
Tony當然也有放空的方法,他的方法就是每天早晨去跑步,除非天候不佳,或是跑去逛3C賣場或是書店,
所以有時候他經常會飯後不知去向,婆婆都說Tony跑去「藏龍」(台語,意思就是躲起來不做事),
但我知道他只是在放空,暫時遠離家庭、遠離工作。
放空,可以說是沒事做,也可以說是讓時間留一些空白,而我比較喜歡後者的說法。
一幅畫如果都畫得滿滿的,似乎也就沒那樣好看;
一首歌如果都填上歌詞,似乎也就沒那樣好聽;
一個人如果都將時間填得滿滿的、匆匆忙忙的,似乎也就沒心力欣賞周邊的人事物了,
因此,我認為放空是必要的。
還記得剛開始擔任全職的家庭主婦時,曾經想要幫大寶貝規劃每日的課表,
如同幼稚園一般,每天都有主題課程、有時間表,而我就是負責按表操課,
有律動課、英文課、唱遊,甚至把點心時間也都安排好,畢竟家中又不是幼稚園,更何況當時大寶貝也才2歲半,
實施不到3天,我自己就選擇放棄,按表操課總是讓我壓力好大,上完一堂課,下一堂課又得準備,
而且我必須時常注意時間,大寶貝不開心,我也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,
因此,現在我完全放棄按表操課,只注重他的作息,早上就是說故事與運動時間,
可以在家玩、或是去社區庭院騎車、或是去婦幼館、中央大學等
12點半-1點準備午休,
午休結束後直到晚餐就是遊戲時間,我們經常就是去家附近的公園,讓他跑跑跳跳,
晚餐結束後就是屬於比較靜態遊戲的時間,他經常就是與堂哥堂姐玩,或是說故事,
這樣大範圍的作息操作起來比較能夠符合我跟大寶貝的現況與需求,
也能夠讓我們有腳步放慢的感覺,讓時間留些空白。
有一回,帶著大寶貝去家附近鄉間小路騎腳踏車,沒有時間表,我們就可以悠閒的騎車,
讓我們可以欣賞田園風光,也可以觀察小青蛙的活動,讓我們驚訝不已。
在中央大學中,經常可以看到松鼠、小烏龜,也會讓我們停下腳步,
來尋找它們的蹤跡,這也可以讓大寶貝相當開心。
社區中庭院也是我們經常出現的地方,這地方我們也時常觀察小蟲子、蝴蝶甚至是蜥蜴,
大寶貝時常就是蹲著觀賞呢!
在家中,大寶貝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,或是畫圖,或是聽故事,或是躺著休息發呆,
直到他開心為止,
這讓我想到曾經在「教養也可以很浪漫」看到的一句話:
「小孩如果要一直擁有他天生對自然的新奇感,那麼,至少要有一個能分享他新奇感的大人陪著,
與他一起重新發掘世界的喜樂、驚異與神秘。」
如果沒有將時間留白,我想我們也不會有這些體驗與感受。